编辑:贵阳脉通血管医院时间:2024-12-24 10:55:16
宝宝毛细血管瘤要怎么处理?有什么危害吗
宝宝患上毛细血管瘤是让家长们颇为担心的事,了解其处理方法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对于保有宝宝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两方面的内容。
一、宝宝毛细血管瘤的处理方法
1.观察等待
对于一部分宝宝的毛细血管瘤,医生可能会建议良好行观察等待。这是因为部分毛细血管瘤有自行消退的可能性,尤其是那些体积较小、生长缓慢且位于非关键部位的血管瘤。通常在宝宝出生后的 1 - 2 年内,是观察的重点时期。家长需要密切注意血管瘤的大小、颜色、形态等变化,能够通过拍照等方式定期记录,以便更直观地对比。例如,有些宝宝出生时在手臂上有一个针尖大小的红色小点样的毛细血管瘤,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虽然它可能会稍微长大一点,但如果生长速度很慢,而且没有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医生一般会建议继续观察,每 1 - 3 个月带宝宝到医院进行一次复诊,让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必要时配合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来评估血管瘤的情况。
在观察期间,家长要注意保护好宝宝的血管瘤部位,避免摩擦、搔抓等外力刺激,预防其破溃出血。一旦发现血管瘤出现快速生长、颜色加深、表面破溃或者宝宝出现疼痛、哭闹等异常表现,就需要及时告知医生,重新评估治疗方案。
2.药物治疗
⑴普**尔:这是目前治疗宝宝毛细血管瘤的一线药物。一般在宝宝 1 - 3 个月龄时,如果血管瘤有生长迅速等情况,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普**尔进行治疗。用药剂量需要通过宝宝的体重准确计算,通常初始剂量为 0.5 - 1mg/kg・d,分 2 - 3 次口服。在用药过程中,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的心率、血压、血糖等生命体征变化,因为普**尔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比如心动过缓、低血压、低血糖等。例如,在刚开始用药的前几天,家长可能需要每天多次给宝宝测量心率,观察宝宝是否有嗜睡、多汗、喂养困难等低血糖的症状表现。随着用药时间的推移,如果血管瘤逐渐缩小、颜色变淡,医生会通过情况指导家长逐渐减量至停药,整个疗程一般持续数月至半年以上。
⑵糖***素:对于不能使用普**尔或者普**尔治疗结果不佳的宝宝毛细血管瘤,糖***素如泼*松等可作为替代药物。其使用剂量一般为 2 - 4mg/kg・d,晨起一次顿服。用药 1 - 2 周后观察治疗的效果,若血管瘤有缩小趋势,可继续维持原剂量治疗 2 - 3 周,然后逐渐减量,总疗程约 2 - 3 个月。不过,糖***素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宝宝生长迟缓、免疫功能下降、库欣综合征等不良反应,所以在用药期间同样需要定期监测宝宝的身高、体重、血常规、血糖、血压等指标,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
3.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也是常见的方法之一,比较支持于表浅型的毛细血管瘤。例如脉冲染料激光,它主要是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针对血管瘤中的血红蛋白,使血管内的血红蛋白吸收激光能量后发生热凝固,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从而使血管瘤逐渐萎缩。在进行激光治疗时,医生会通过宝宝血管瘤的大小、深度等情况调整激光的能量密度、脉冲宽度等参数。一般每 1 - 3 个月进行一次治疗,通常需要多次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对于一些位于宝宝面部、面积较小但颜色较鲜艳的毛细血管瘤,经过 3 - 5 次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后,血管瘤的颜色可明显变淡,表面也会变得相对平整。
激光治疗后,家长要做好宝宝皮肤的护理工作,保持治疗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预防感染。局部皮肤可能会出现红肿、水疱等反应,这一般是正常的术后现象,通常会在几天内逐渐消退。
4.手术治疗
当宝宝的毛细血管瘤生长迅速、药物治疗和激光治疗结果不佳,或者血管瘤位于重要qi官周围,有压迫、破坏周围组织的风险时,可考虑手术切除。不过手术治疗相对来说风险和创伤较大,尤其是对于宝宝而言,全身麻醉的风险以及术后伤口感染、瘢痕形成等问题都需要谨慎考虑。手术切除的时机一般选择在宝宝 6 个月以上,身体状况相对稳定时进行。比如,若宝宝眼睑部位的毛细血管瘤已经影响到了视力发育,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后,可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手术切除,以解除对眼睛的压迫。术后,要密切观察宝宝伤口的好合情况,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护理,必要时使用瘢痕预防药物,减少瘢痕形成对宝宝外观的影响。
二、宝宝毛细血管瘤的危害
1.影响美观
宝宝毛细血管瘤较直观的危害就是对外观的影响。它常常表现为皮肤表面突出的红色斑块,颜色从淡红到鲜红不等,大小和形状各异,可出现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面部、颈部、四肢等暴露区域。例如,长在宝宝脸上的毛细血管瘤,哪怕面积不大,也会非常显眼,随着宝宝逐渐长大,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和审美观念,这种外貌上的差异可能会让宝宝发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其心理健康和正常的社交能力发展。
2.破溃出血
毛细血管瘤的瘤体组织通常比较脆弱,容易因摩擦、搔抓或者碰撞等外力作用而破溃出血。由于其内部血管丰富,一旦破溃,出血量可能较多且不易止血。比如,宝宝在日常活动中,不经意间的搔抓就可能导致瘤体破裂,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伤口,还可能引发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感染后宝宝可能会出现发热、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加剧等症状,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长期反复的破溃出血和感染还可能导致局部皮肤组织形成瘢痕,影响皮肤的正常功能和外观。
3.功能障碍
如果毛细血管瘤生长在特殊部位,还可能对周围组织和qi官的功能发生影响。
⑴眼部:当血管瘤位于眼睑、眼眶周围时,可能会压迫眼球,影响视力发育,导致宝宝出现视力下降、斜视、散光等眼部问题,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引起失明。
⑵口腔:生长在口腔内,如唇部、舌部、牙龈等部位的毛细血管瘤,会影响宝宝的进食、咀嚼和吞咽功能,使宝宝在进食时感到疼痛或困难,进而影响营养的摄入和身体的正常发育。同时,口腔内的血管瘤也容易因食物摩擦而破溃出血,增加感染的风险。
⑶鼻腔:位于鼻腔内的毛细血管瘤会阻塞鼻腔通道,引起鼻塞,使宝宝呼吸不畅,尤其在睡眠时,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长期的呼吸不畅还可能导致慢性缺氧,对宝宝大脑等重要qi官的发育发生不良影响。
4.并发症风险
部分宝宝的毛细血管瘤还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比如卡梅现象。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情况,主要是血管瘤内异常的血管结构会导致血小板很多聚集和消耗,使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急剧减少,从而增加出血的风险。宝宝可能会出现自发性的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总之,宝宝患上毛细血管瘤后,家长要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血管瘤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制定出较适合宝宝的处理方案,尽量减少血管瘤可能带来的危害,让宝宝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血管瘤患者家属还关心哪些问题?